Tuesday, October 20, 2009

秋天的 New Hampshire






老天爺真的不虧待我們,哥倫比亞日週末的天氣實在是十全十美,陽光充足,不太冷。要欣賞秋天的落葉美景,最好的地方當然是北上New Hampshire了。因此,在兩個月前已在North Conway 訂了兩晚酒店,實行在那裏欣賞到飽。為了避開預期會擠逼的交通,我們一大清早就開車出發了。由家到 North Conway 需時大概三個鐘頭時間。沿途的風景不太令人注目,兩旁的樹木已開始轉紅色或黃色,但綠色的比例還是較多。不過到進入New Hampshire 的25公路後,景色就截然不同了,加上一些湖泊和山溪小徑的襯托,令人刮目相看。我們決定遇到美景就停車拍照,這樣的停下拍下,到酒店時已是下午一時多了。在放下行裝後,想找個地方隨便的吃個午餐,但那裏真的沒有太多選擇,走到plaza外的大街,見到一間連鎖餐廳,一問之下,要等二十分鐘,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有留下名字留位了。但肚子在鼓里鼓里地響,不如往外走走,就這往前一走,我們找到一家專門賣soup的local店子,店內的裝修平常,客人也是游客和當地人參半。我們叫了clam chowder 和seafood chowder,還有Lobster roll和三文治等,味道出乎意料之外好,每人消費也只是$12。各人都十分滿意。

第二天,開車到North Conway的火車站,看來要乘坐火車北上看楓葉的人也頗為踴躍,幸宜一早已上網買好了票,不用費神。取了票後,還有一些時間,於是我們到主街上逛逛,馬路兩旁都是各式各樣的遊客店鋪,所賣的東西都充滿了秋天的氣息,再加上樹上各種不同顏色的樹葉在櫥窗上倒影,真是一幅絕佳的作品。當然我們也不錯過這些謀殺“菲林”的機會了。

在火車途上,兩旁的風景如想像中理想,不過很少有機會坐下來如此的“嘆”風景,因此也可以受落。坐完火車,我們到了一間泰國餐館食午餐,味道也是可以的。餐後,我們就沿著火車線北上,雖然是重覆了一些路,但自己開車與乘車觀賞,是截然不同的事,況且302號公路是觀賞楓葉必要上之路,果然沒錯,我們沿途勁殺了很多“菲林”。晚上,我們來到一家在酒店附近的牛扒屋用晚膳,這裏的餐無論是味道或款式都非常令人滿意,在飽餐一頓後,還可以 doggy bag 呢!

第三天,在踏上歸途前,為了避開繁忙的交通,我們決定一清早在著名的112號公路由東往西走,觀賞沿途的風景。首先我們到Flume Gorge 去看水,之後到Cannon Aerial Tramway 坐纜車上了white mountain,在最高點眺望下來,那視野是那麼的廣闊遼遠,而最無敵的是在遠望之際,重重疊疊的山,高高低低,顏色五彩繽紛的呈現在眼前,真是令人應接不暇,我唯有很貪婪地拼命的拍攝,真是不枉此行呀!我們基本上是沿著下圖中黃線的路走,沿途的秋天景色可謂盡入眼簾。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匆匆的一天!

9月15日應中國駐美紐約領事館之邀,參加了慶祝十.一.國慶的招待會。一天內八小時來回波士頓與紐約,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週年的大慶,怎能輕易的放過呢!招待會在傍晚6:30開始,我們到達領事館時,人們已魚貫地入場,因為帖子上要求正裝出席,大家都穿上了盛裝,只有少數人士可能是下班,趕不上回家換衣服,只以平裝亮相。

領事館五樓的大堂真大,剛上來不久,賓客已擠塞得水泄不通,大家的面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顏,心中的高興不能用言語所形容,各單位及人士都擠在前臺輪候拍照;一些似乎很久沒見面的朋友,很高興地在互問寒暄,一些人在很細心地欣賞會場特設的國慶圖片展覽,各式其式的。不久,招待會正式開始,大家都肅靜了,彭總領事在臺上開始講話,我們站在離臺較遠的位置,由於前面人多,雖然看不見,但可以清楚的聽到總領的講話,正聽得入神時,忽然間聲音從左至右慢慢的冒起來,跟著的聲浪愈來愈大,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於是環顧四方,原來人們開始互相交談,並不理會臺上的講話了,我故意地遠離那些人而往前移動,希望他們會察覺到自己的聲音正在擾亂別人而停下來,不過,他們沒有停下來,還有更多的人加入行列,根本不理會前面的講話,直至到前面一些人真的忍耐不了,轉過頭來說“SHU",他們才稍為停了下來。雖然沒有完全聽到所有的講話,不過這樣的熱鬧場面,沒有人會介意的了。

講完話,總領事也很客套的邀請來者開始用膳,說時遲那時快,已站在餐檯旁的來客已食指大動,忙於將食物放在碟上,我和友人想找個隊尾輪候,但都不知從何找起,正在躊躇之際,一位中年男子很慷慨地讓我們站在他的前面,於是在很狼狽的情況下,我們用最快的速度將面前的食物放在碟上,週圍的人也愈來愈多,我們總算找到一個可以容納兩個人的位置站著,急不及待地將碟上所有的食物送到嘴裏去,在儀態有欠失之際,看見週圍的人也是一個模樣,一看時間,已是接近晚上八時,在一天的舟車勞頓中,難免各人都不太顧及儀容,都大有先滿足“五臟廟〞而後已的舉動。

這天真的過得很快,草草膳畢,我們又趕上波士頓的歸途。六十週年國慶餐會也在這來去匆匆的一天渡過了。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Thursday, September 3, 2009

一個我不認識但值得敬重的人

愛德華甘乃迪在2009年8月25日去世了,享年77歲。我對他的認識很少,只知道他是甘乃迪總統的弟弟,有過數次很不風光的緋聞;除此,也知道有很多中國移民在移民事件上遇到問題時,都會寫信向他求助,記得我的伯父也因我父親的申請問題,得到律師的指示而寫過信給他。不過,當時我以為這只是律師們慣用的一個例行手續或方法而已。後來,我父親申請的事情順利通過了,但我不以為然,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甘乃迪是否在這件事情上幫了一把手。但看完了以下的紀念訪問節目後,我的想法可能要改觀了。而且我對甘乃迪的平生事跡也知道多了一點,對他也敬重多了。








Tuesday, August 25, 2009

Affordable Housing 是甚麼意思?

看看下面由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 在最近發出的一個有關Affordable Housing的通知,很有衝動想寫下Affordable Housing究竟是甚麼意思。

每當我翻譯一些有關房屋的文章時,我都特別注意Affordable這個字,也很執著它的意思,如果是講Affordable Housing 的時候,我一定會譯做“可負擔住房”。但有些翻譯人士卻喜歡將之譯成“低收入住房”,“廉價屋”或“廉租屋”等。因為這用詞是人們聽慣的,甚麼“可負擔住房”真礙耳。不過,一些譯者可能不知道;美國政府及土地發展商對Affordable Housing有不同的解釋和用法。以下的兩段是取自重建局對可負擔住房在其網頁http://www.bostonredevelopmentauthority.org/affordhousing/AH.asp 上的說明。我試圖將之翻譯下來。

"波士頓重建局訂下承諾,為了促進公共健康,安全,方便,福利,於是在波士頓市建立可負擔住房和租金機會,以繼續增加市內住房的數目。重建局的目的是減低市價房屋的供應和價格對低中等收入家庭的影響,其利用公共土地和發展商提供的資金和降低條款的范疇,令到無論是任何收入,年齡或家庭,都可透過低於市價的租金或購買價,達到降低每月的租金和抵押貸款還款和要求降低付款的優惠。

為了盡量發揮可負擔單位的效益,重建局實施了一系列的首選項目,以確保這些單位能提供給最有需要的人士。這些首選項包括: 家庭需要可入住單位 (只限完全建成的入住單位) ;因市區重建而流徙; 波士頓居民 ;最低限度的家庭成員人數 ; 和首次置業者。 申請人亦必須符合收入條件而獲得考慮."

一個兩間睡房的住宅單位,月租是$2,198,這間重建局所提供的Affordable Housing對某一些人來說並不 “廉”,因此,當然需要有家庭年收入(以一個人計算)至少$79,927才能負擔得起了。
-------------------------------------------------------------------------------------

Affordable Rental Opportunity
At 800 Boylston
Boston MA 02199

1 two-bedroom unit available for immediate occupancy. Rent is $2,198.

Maximum and Minimum Income Per Household Size

HH size Minimum Maximum 120%
1 79,927 75,750
2 79,927 86,600
3 79,927 97,400
4 79,927 108,250

Monday, July 20, 2009

Ground Zero




在不刻意的安排下,Dee,Kam 和我一起在紐約共渡了一個週末。所入住的酒店只與Ground Zero一樓之隔。自從9/11之後,八年來都再沒有踏足過這個地方。記得第一次參觀這世界著稱的姐妹大廈,是在1993年周兄來波士頓探訪我們的時候,當時不只參觀底層,甚至乘電梯到頂樓,在上面俯瞰下來,全城景色皆盡入目,其景觀甚為壯觀宏偉。

今天來到Ground Zero ,也是站在底層,但面前所見,只是一大片地盤和建筑工程用的機械。一些地基已打好了,那些樁柱更高高的插進云霄。地盤的四週都圍繞著鐵絲網並覆蓋著帆布,在主要的進出口地方,還有保安人員在看守著。遊人大部份都很好奇地從帆布接口的裂缝處望進去。但似乎都看不到太多的東西。

由於酒店地處優勢,我們可以在所處的高層眺望,俯瞰而下看到地盤的一角,看來也是像一般地盤而已,沒有甚麼特別的。但人就是這樣,盡是好奇的。

曾經是最靠近姐妹大廈的消防局,也是當時搶先去救緩的消防人員,其中有些還殉職了。他們現在都大開中門,兩架消防車停放在裏面,讓遊人拍照。那些消防員似乎不需要出更的,他們的任務就是招呼遊人了。在旁邊有一個收費的紀念館,陳列著很多當時發生意外時和善後的照片。我們都沒有進內參觀,為的是不想再目睹這個恐怖和凄涼的情景。我們卻在出面的圍墻拍攝了一些照片,整塊墻都用銅鑄造了一個消防員在9/11現場救火的情景,這種鑄造很少在市區內見到的。

另外,在Battery Park也有一些紀念這事的雕塑,紀念碑和像, 這林林總總都極度地表現了美國和紐約政府對這件事情的重視和對這些死難者的哀悼,但政府有沒有對自己所作的行為感到自悔,就不得而知了。我覺得這些死難者是死得很無辜,而美國政府是絕對要承擔一部份的責任,當一個極度驕傲和好勇斗狠的政府在挑釁一些弱勢國家時,後果是可以想象的。我是絕對反對那些恐怖份子用如此殘暴的手法去懲罰美國政府和人民,尤其是受害的竟然是這無辜的一群。可以說,他們的慘痛犧牲,給世人留下一個很大的教訓。希望經過此役後,後來的統治者不會再重轁覆徹了。

Friday, June 26, 2009

與她說永別的友人

我認識蔡已有25年了,可以說她是我們當時在會認識的一班進步人士之一。記得我們曾一起為會籌款,帶隊去紐約一日遊,接待紐約中國領事,組織中國表演團來波士頓表演,籌備不同的籌款餐會等。我很幸運地從她那裏學到很多東西,而她也很樂意地指點我。可惜,在1987年以後,她再沒有出來前進會或社區活躍了。由於她的離去,我一直都覺得很遺憾,而且一直都沒有機會再見到她。只知道她和余結婚後,生了孩子,生活過得很好。

6月9 日,從學校中得悉她因病已與世長辭。這消息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她剛步入中年,丈夫的事業有成,兒女又長大了,正是可以開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時候,她就走了,是多麼的可惜啊!

我們都去了瞻仰遺容,原來她有三名女孩,年紀最少的也有十六/七歲了,我們給她叩首,就此向她說聲永別了。原來她竟然只比我小兩歲。看見她的父母為她在守靈的情景是令人不忍和神傷的。

我們就祝福她的家人健康吧!


Monday, May 11, 2009

探訪老會員

星期六與三位年長的前輩前往一間位于Brookline的養老院探望一位資深的會員--曾有財,記得他在80年末到90年初時較為活躍,當時,他所有的朋友都稱呼他做曾財,我相信他來前進會最大的目的是好像其他的老華僑一樣,是對大陸的那份不離不捨的感情。他對中國大陸的那份熱情和執著,令我敬佩。

記得他每次來前進會,他都極慷慨地捐款支持會務,每逢一年一度的國慶,他都到處奔跑去做宣傳。後來他的年紀大了,精力沒有這麼旺盛時,他還托人替他捐錢。不過,他有一個特點,每次無論他捐多少錢,他都不愿意我們在會訊上公開多謝他。

他在我生活的片段中遠離了好一段時間,記得上次最後與他會面時,大概是在五年多前在紐英倫醫院,自此後都沒有再見過他。今次知道他已入了頤養院,心中知道是要再探訪他的時候了,雖然他仍隱約地認出我是誰,但這次他的情況比上次見時是差了很多。我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唏噓,眼見面前坐在輪椅上的曾財與以前的他相比,真不能同日而語。

我們在大廳中停留了片刻,便開始意識到其他有幾位老人也是我們認識的。於是我們也向他們打招呼和問候,也將帶來的生果分給所有在場的老人家吃。雖然,我們帶來的不夠,有些人分不上一個,但看他們面上的感激之情都溢於面上。

在我們離去後,我心中不斷在想念著這些老人,究竟我可以做到些甚麼呢?我希望能認識多些有關這些老人家的心理和他們的內心世界,希望能幫到他們吧!

Tuesday, April 21, 2009

外祖父過身了

“外祖父”或者是“外公”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如此的陌生,但又是如此的親切。記得我只見過外公兩次面,第一次是在1985年,他來華人前進會的舊址必珠街找我,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覺得他很面善,想跟他說很多的話。第二次見他是在2000年在他芝加哥的家裏,當時也很想問他很多問題,可是兩次都沒有機會去講和去問。舅父致電來,外公於四月十日與世長辭,享年101歲。他的逝世,卻將我埋在心裏的話和問題徹底地埋葬了。

如果他還健在的話,我會告訴他,我從來就以他為榮,因為母親曾告訴我,在國民黨時期他是一個清廉的好官,沒有半點私心,時常都幫助和維護老百姓,人們都極之愛戴他,更時常送最好的東西來給他們吃。他們的生活過得不很富裕,但也很開心。好景不常,外祖母因難產而離世了,當時母親只有十來歲,頭上有一個大她兩年的姐姐,腳下有兩個少她兩歲和四歲的弟弟。跟著幾年,外公都忙於公事,到處奔跑。在1949年共產黨宣布成立時,外公在逼不得以底下,拋開四個子女逃到臺灣去了。由于外公也沒有留下任何財物給他們,只托孤給他的嫂子。我母親憶述往後的日子,是多麼的難堪。其後,更得知外公跟他的秘書在臺灣結婚,並組織了新家庭。無論當時他要離開大陸的動機和原因為何,但銘記在我心中的問題是--他曾否還記得在鄉間的子女呢?

雖然我是第三代,這些事情都仿佛與我無關,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只聽到母親方面的控訴,從來就沒有真正聽到外公的自白,我是覺得有點遺憾,同時這遺憾將永遠留存在我心中。

在此,但願外公在他方世界得到超脫吧!

Tuesday, January 20, 2009

心願終償

今天是2009年1月20日,在月曆上沒有記載是什麼大日子,但數以億萬計的人們是如此的渴望和期盼今天的來臨,因為,今天是Obama候命總統宣誓就職成為總統的日子。我異常興奮地見證了這個極富歷史意義的一刻。

這兩天來,都在收看不同電視台對Obama成為總統的節目訪問和評論,尤其是訪問了在六十年代時,親身經歷了民權運動和斗爭的人士,他們都異口同聲的表示,從來沒有想到在有生之年會見到一個黑人會成為美國總統,他們都認為以往的努力和堅持都沒有白費過,而馬丁路得。金博士的夢想,也是指日以待。

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是坐享其成的一份子,也理應肩負起未來的挑戰和擔子去延續和實現這個夢。

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母愛

雖然離母親節尚有一段日子,但心中無名的衝動讓我要抒發一下母親對孩子們偉大的愛。

昨天在地鐵站出口撞到一位友人,她瑟縮的站在收款機的旁邊,一隻手拉著大衣的帽子,另一隻手拉著大衣的鈕扣,好冷的一天,外面只有華氏十度而已!我好奇的問她在等什麼,她說﹕『等我的兒子放學!』我心想,她的兒子已上中學了,還需要人在地鐵接放學嗎?她似乎已知道我心中所想,即繼續的說﹕『我兒子致電給我,說今天的書包很重,因此要我在此等他放學。』我沒來得及作聲,但看到她面上很靦腆的接著說﹕『平時我不會這樣做的,但今天他也帶了琴,所以應付不了。而且他很瘦,要幫他一把呢﹗』我覺得自己很可惡,為什麼要令這位母親如此的難堪,便立即回答她說﹕『你真是一位好媽媽。』她聽了,臉上的尷尬之情盡失,轉而笑得很開懷,像卸下了一個包袱似的。

我一直在想,愛子之心是人之常情,又何須作任何解釋或覺得不好意思呢? 但我也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因為在世俗的眼光看來,她可能是太“縱容”這孩子,孩子都這麼大了,不應該再替他拿書包,應該讓他獨立些和學會照顧自己。不過道理歸道理,為人父母的要依照這原則來做,是何等的困難,這個只是我眼見和聽聞的眾多例子中之一而已!